- 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常用的藥劑有哪些?
- 日期:2025/11/20 瀏覽:10
-
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所使用的藥劑種類繁多,其選擇主要取決于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成分和濃度。核心目標是實現無害化、減量化和達標排放。以下是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中常用的幾大類藥劑及其作用:
一、 酸堿中和劑
這是基礎、常用的一類藥劑,用于調節廢水的pH值,使其達到中性(6-9)的排放標準。
酸性中和劑(用于處理堿性廢水):
硫酸: 常用,成本低,中和能力強。
草酸: 作為一種有機弱酸,也用于中和堿性廢水,尤其在需要避免引入氯離子或處理特定金屬污染物時使用。
稀硝酸: 有時用于特定情況,但可能引入硝酸根。
堿性中和劑(用于處理酸性廢水):
片堿: 即固態氫氧化鈉,是常用的堿性中和劑,便于運輸和儲存,使用時需配制成溶液,中和效果好。
石灰: 成本低廉,同時具有一定的混凝和除磷效果,但會產生較多污泥。
碳酸鈉: 作用較溫和,用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廢水。
二、 氧化還原劑
用于處理廢水中的有毒、有害的還原性或氧化性物質,將其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。
氧化劑:
次氯酸鈉: 常用氧化劑和消毒劑,用于破氰(處理含氰廢水)、破絡合物、降解有機物以及殺菌消毒。
雙氧水: 綠色氧化劑,分解產物是水,無二次污染。常與催化劑(如亞鐵離子,構成Fenton試劑)聯用,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物。
臭氧: 強氧化劑,通過臭氧發生器現場制備,用于深度氧化難降解有機物、脫色和消毒。效果好但設備成本和運行成本較高。
高錳酸鉀: 強氧化劑,用于處理某些特定污染物,但會引入錳離子,需控制投加量。
還原劑:
亞硫酸鈉: 常用于處理含鉻廢水,將劇毒的六價鉻還原為低毒的三價鉻,然后再沉淀去除。
硫酸亞鐵: 兼具還原和混凝作用,也常用于還原六價鉻。
焦亞硫酸鈉: 作用與亞硫酸鈉類似。

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
三、 混凝劑和絮凝劑
通過電中和、吸附架橋等作用,使水中的懸浮顆粒、膠體物質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形成大的絮狀物(礬花),從而通過沉淀或氣浮實現固液分離。
混凝劑(無機):
聚合氯化鋁: 應用廣泛的混凝劑,適應性強,絮體形成快。
聚合硫酸鐵: 混凝效果好,沉降速度快,脫色能力較強。
三氯化鐵: 適用于強酸性廢水,但腐蝕性強。
絮凝劑(有機高分子):
聚丙烯酰胺: 常用的絮凝劑,根據電荷類型分為:
陽離子型: 常用于處理有機質含量高的廢水。
陰離子型: 常用于無機物懸浮顆粒的絮凝。
非離子型: 適用于pH值變化大的水質。
四、 重金屬捕捉劑(沉淀劑)
專門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。
堿劑: 如片堿,通過提高pH值,使大多數重金屬離子形成不溶于水的氫氧化物沉淀(如Cu(OH)?, Ni(OH)?)。
硫化鈉: 能與多種重金屬離子形成溶度積更小的硫化物沉淀,處理效果更好,尤其適用于絡合態重金屬。但需注意控制投加量,避免產生有毒的硫化氫氣體。
專用重金屬捕捉劑(有機硫化物): 通常是含有多個硫基的高分子有機物,能螯合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不溶物,沉淀性能好,適用范圍廣,pH影響小,是有效的重金屬處理藥劑。
五、 其他輔助藥劑
破乳劑: 用于處理含油或含有機溶劑的乳化液廢水,破壞其乳化狀態,實現油水分離。
消泡劑: 在生化處理或某些物化處理過程中,用于消除過多的泡沫。
營養劑: 在生化處理單元,如果廢水缺乏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(如氮、磷),會投加尿素、磷酸二氫鉀等來補充。
重要提示:
1. 水質分析先行: 須首先對實驗室廢水進行詳細的水質分析,明確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,才能“對癥下藥”,科學地選擇和組合藥劑。
2. 小試確定投加量: 在正式投加前,務必進行燒杯實驗(小試),以確定每種藥劑的投加量和反應條件(pH、反應時間等),避免浪費或處理不達標。
3. 安全操作: 許多藥劑具有腐蝕性、毒性或氧化性,操作人員要佩戴防護裝備,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。
4. 污泥處理: 使用這些藥劑(尤其是混凝劑和重金屬沉淀劑)會產生化學污泥,這些污泥屬于危險廢物,須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妥善處置。
因此,實驗室污水處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化學和物理過程,藥劑的選擇和使用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環節之一。通常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會對用戶進行系統培訓。確保設備處理效果穩定可靠。
- 上一篇: 沒有了
- 下一篇: 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如何應對廢水的多樣性?




